宁波列举网 > 教育培训 > 中小学辅导班 > 让读书从浅阅读走向深阅读
宁波
[切换城市]

让读书从浅阅读走向深阅读

更新时间:2020-10-25 12:39:03 浏览次数:117次
区域: 宁波 > 北仑 > 北仑周边
类别:小学辅导班
地址:长江国际大厦二楼
“深阅读”是指将读书看作是一种生活方式、一种精神追求,它所表现的不单单是对书本内容简单的理解,而且是与作者的心灵沟通,从而获得一种精神层面的满足感。读书自古以来就具有陶冶情操、充实内心的功能,但是从如今中小学生的阅读现状来看,他们的阅读质量大多还仅仅停留在“浅阅读”的层次之上,这就需要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,使他们的读书从“浅阅读”走向“深阅读”。


造成“浅阅读”现象的原因

1.没有明确的阅读目的

为什么读书?大多学生认为,阅读就是图消遣,寻开心,是用来无聊时打发时间的。所以学生读书大多只关注情节的变化,读后一笑了之。问问学生书上写了什么,他们都很难准确说出来。

2.阅读兴趣不浓

通过与学生交流,可以了解到极少的学生认为自己非常喜欢阅读,大部分学生的阅读兴趣一般,还有个别学生讨厌读书;一半的学生是在家长或教师的督促下读书的;更多的学生认为看电视、上网要比读书有趣得多,读书主要是为了敷衍教师或家长布置的读书任务。

3.不会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

中小学生可以选择的课外阅读书籍有:中外名著、名人传记、科普类读物和工具书等,其中中外名著和名人传记为重要。但是现在的学生平常看的大多是搞笑的漫画、不切实际的玄幻小说、青春梦幻小说等,而对于四大名著的了解基本来自于电视剧;工具类书籍更是无人问津。

4.课业负担过重

虽然“减负”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止过,但是在应试教育压力下,大都数教师和家长都会把分数看作是教学评价的标准。部分家长认为读课外书会影响孩子的学习,所以不赞成甚至反对孩子读课外书,安排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、辅导班,学生用大量的重复练习去换取高分数,课外作业挤占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,活动时间都很少,更别提静下心来读书了。

因为以上几种因素,终形成了学生读书能力低的现状,即学生读书普遍为“浅阅读”的方式。何为“浅阅读”?“浅阅读”就是阅读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,即所谓囫囵吞枣、一目十行、不求甚解,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的愉悦。这种阅读方式尽管有能够大量获取信息的优点,但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,它的危害更是显而易见的,主要表现为:不能正确流利地读好文本;不能深入地思考,把握文章的内容;不能仔细地品析词语,感受语言之美;不能领悟作家的写作技巧,提升语言表达能力;不能感受人物魅力,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。由此可见,“浅阅读”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、想象能力、分析能力、表达能力是没有什么作用的。

可见,让学生的读书从“浅阅读”走向“深阅读”,是大势所趋。


培养学生“深阅读”的方法

1.树立榜样,激发学生阅读的渴望

尽管大多数学生阅读兴趣不浓且阅读能力不强,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在阅读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及天赋,这些学生便是其他学生的榜样。在阅读指导中,要创造机会,让这些阅读的学生展示他们的才能,激发其他学生阅读的渴望。例如,每天都安排和阅读有关的活动:周一,好书推荐;周二,美文诵读;周三,叙述阅读感受或阅读趣事;周四,讲述自己了解的作家轶事;周五,师生共读。在这些展示活动的过程中,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,使他们积极参与到阅读中去。

2.营造氛围,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

学生有了阅读的愿望后,要继续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,做到“添柴生火”。首先,可以让学生自由组成合作小组,在小组中,学生可以相互借阅图书,这样就解决了书荒;在每两周一次的阅读比赛中,以小组为单位,比一比哪组所看书的页数和积累的知识多。其次,利用班队会,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读书活动。例如,读了 《三国》,辩一辩,谁的武功大;读了 《鲁宾逊漂流记》,比一比,谁扮演的鲁滨逊真实;读了 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》,谈一谈,你感受到的黑暗世界是什么样的……再次,打造良好的读书环境。除了班级的图书角每月更换新的图书外,墙壁上可以张贴名人读书的故事、学生所撰写的阅读感悟,也可以在黑板报专门开辟读书专栏,供学生自由涂鸦;课间可以在班级中播放轻柔的音乐或者美文诵读,让学生沉浸在优意境中,学生慢慢走进了书的世界。

3.家校合作,强化学生读书的兴趣

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,学生的课外阅读,也必须在家庭完成。所以,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。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,还要从家长入手,积极耐心地做好家长的工作。利用多种方式向家长介绍阅读给学生带来的好处,向家长介绍辅导学生读书的方法,向家长推荐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,转变家长眼里只有分数的观念,取得家长的配合。请家长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,多带孩子到书店、图书馆去感受阅读的氛围。

除了通过榜样的引领、氛围的熏陶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外,阅读方法也同样重要。

做到“深阅读”的小技巧

1.读书要做到四到

朱熹说:“读书有三到,谓心到、眼到、口到。”在阅读中,除了上述三到外,还要做到手到,即指读。指读,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思维不集中的毛病,防止学生出现跳着读、倒着读、添字读的现象,把文章读正确、读通顺、读流畅,为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、理解词句打好基础。

2.不动笔墨不读书

边读边查、边读边想、边读边划、边读边写、边读边记是重要的方法。即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查工具书或资料;对文本中的疑点、重点、难点、特点展开思考;划出中心句或精彩的词句,及时写下自己的感想。生活中处处有语文,街上的标语、精妙的广告词、幽默诙谐的语言、春节的对联都是知识。引导学生多注意这些,让学生记在脑海里,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感悟。

3.略读和精读相结合

对于书的封面、目录、序言、编后记等,可以略读,能做到对书的内容、作者的写作经历有大致了解即可。但是,对于整本书来说,应以精读为主。

(1)可以对照读
有不少好的文学作品已经搬上了荧屏,学生可以把文字和视频对照读,发现文字和视频的不同魅力,感受文字带给人的无限遐想。有的作品中有很多插图,也可以把文字和图片对照着读,有了插图,文字就会更有可亲可感,有了文字,插图也可以帮助学生的想象向纵深处扩展。

(2)可以比较读
把内容或主题相近的几篇文章放在一起对比读。比较文章的结构、作者的表现手法、遣词造句的风格有什么不同。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、开拓思维,也可以积累知识、加深认识,更可以提高文学鉴赏力,提高文学素养。

(3)更要反复读
作家茅盾先生有“三遍读书法”。他说:“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,遍很快地把它读完,求得初步印象,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全景;第二遍要慢慢地读,细细的咀嚼,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;第三遍就要细细地一段一段地读、领会、运用,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,从而吸收各种精华。”学生在阅读时,更要遵循这三法来读。

4.做好读书笔记

做读书笔记,一可以帮助记忆,二可以做资料积累,三可以锻炼思维能力,四可以引发新的思考,产生新的创见。对于好词好句、重要的资料、观点、心得等,可指导学生及时抄在一张小纸片上;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,要把体会、收获、感想、疑问、评价成篇地写下来;在报纸刊物上读到的好文章、好图片及时剪裁下来,分好类,粘贴在过期的杂志上或本子上,做成剪报;逢到传统节日时,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节日的由来、传说、习俗等内容,做成手抄报;定期在班级中进行读书笔记、剪报、手抄报的评比,养成阅读和积累的好习惯。

相比于“浅阅读”的快捷,学生更需要“深阅读”带给他们的满足与收获,切勿心浮气躁,试着让读书成为一种宁静的享受。
宁波中小学辅导班相关信息
2021-08-27
2021-08-25
注册时间:2020年08月12日
UID:705959
---------- 认证信息 ----------
手机已认证
查看用户主页